看演出登台献唱,住民宿种菜割蜜,宿帐篷细数繁星——
神农架时兴“花式”避暑游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汉泽 通讯员 喻玲
阅读提要
21℃的夏天,让神农架拥有丰富的避暑游资源。如何让游客常来常新?神农架挖掘景区、民宿、游客聚集小镇潜力,在景区增设体验项目,让民宿回归田园,开发夜经济让小镇好吃好玩,以新业态提升游客的参与度、体验感。
“第一次体验到‘开演唱会’的感觉,太爽了!”7月23日晚,在木鱼镇香溪街广场举办的民俗文化展演上,武汉游客曹军一首《一杯美酒》,引来台下阵阵掌声。
当晚,神农架林区木鱼镇香溪街广场、杨家店百姓文化广场、康帝君兰酒店广场3场文艺晚会同时开演,吸引2000多名游客驻足观看。游客们在享受凉爽夏天的同时,感受到“火热”的旅游氛围。
看演出登台献唱,住民宿种菜割蜜,宿帐篷细数繁星……近年来,神农架“避暑经济”花样频出,实现了从单一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深度游转变、从景区游向全域旅游延伸。今年上半年,神农架林区共接待游客647万人次,同比增长249%。
花样翻新,玩转“慢旅游”
屈臂、抬头、顶胯、向前倒……一进入风洞,巨大的风力立刻让人“飞”了起来 。
7月23日上午,在神农架天燕景区房车露营基地,重庆游客王妮妮带着两个孩子体验风洞飞行项目。“妈妈,我当了一次‘飞行家’,好过瘾。”大儿子兴奋地叫了起来。
体验“飞行家”后,王妮妮又带着孩子坐上一辆亲子小火车。在景区刚刚建好的鹿苑,一家人和温顺的梅花鹿亲密接触,其乐融融。
下午在露营烧烤基地,他们架起炉火,串好新鲜的羊肉,两个小家伙自己动手搞起户外烧烤。看着孩子们兴奋的样子,王妮妮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在家里宅着,孩子们做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没想到出门后他们像变了个人似的。”
夜晚,风轻云淡,天燕星空帐篷营地搭起舞台,来自天南海北的孩子们或是逐个登台,或是一哄而上,玩得好不热闹。不知不觉间,夜深了,王妮妮一家躺在星空帐篷露天床垫上,看着漫无边际的星空,偶然划过的流星让孩子们新奇不已。
“太棒了,这个景区有很多好玩的项目,孩子们说还要多玩几天。”王妮妮说,她独自带着孩子出门,最怕在景区走马观花舟车劳顿,现在孩子们在景区慢慢游玩,让她很是轻松。
“旅行早已不仅仅是看风景,游客们更希望来一场特别的体验。”湖北神农旅游投资集团天燕景区副总经理邓丽介绍,今年以来,景区新增风洞飞行、草地越野车、亲子小火车、童真坦克,还增加奢华型、尊享型、探索型房车,新建鹿苑,带动游客体验感全面升级。
回归田园,开发“甜蜜之旅”
7月20日,10余名襄阳游客来到神农架松柏镇。他们不仅是爬爬山、看看景、拍拍照,还要在八角庙村开启一段“甜蜜之旅”。
次日上午,他们穿过一片清怡的林荫,迎面峭壁上挂着的几十口蜂箱映入眼帘。阵阵清风拂面,蜜蜂嗡嗡悦耳,馨香的百花蜜沁人心脾。游客们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震撼之余纷纷拿出手机,把眼前的美景“秀”到朋友圈。
“这是中华小蜜蜂,是我国的本土蜂种,它们酿造的蜂蜜保留着‘土著’蜜蜂的特殊品质……”慢城小居民宿老板瞿光英向远方而来的客人们娓娓道来。
瞿光英开民宿多年。去年,她推出“甜蜜之旅”体验游,让前来住宿的游客观看“从花朵到蜂蜜”的过程。去年,慢城小居获得松柏镇“最美民宿”称号。今年入夏以来,瞿光英已接待游客近千人次。
胆大的游客戴上防护帽,拿起割蜜刀,把新鲜的蜂蜜连带着蜂巢一起从养蜂桶里取出。瞿光英说,他们会把游客割蜜的过程拍成视频,赠送给游客。同时,大多数游客体验割蜜后,还会主动购买蜂蜜。去年,瞿光英通过体验游卖蜂蜜收益6万多元,占全年销售额的30%。
除了“甜蜜之旅”,瞿光英还在蜂箱园前开垦了半亩菜地,种上黄瓜、辣椒、西红柿、四季豆等蔬菜,并为前来住宿的游客提供厨房、餐具。游客可到菜地种菜、采摘,自行做饭。
“以前来神农架,只能看几个景点,两天就逛完了。现在,住在民宿就能体验田园生活。”襄阳游客马媛媛说,在这里可以亲手割蜂蜜,采摘农家蔬菜,听虫鸣鸟叫,尽享宁静,“我们计划在这里住两个星期”。
“夜经济”为旅游添彩
“神农架的夜太迷人了,吹着山风,听着歌,酒不醉人人自醉……”武汉游客廖荣的朋友圈,发布了这样一条短视频,视频中几名年轻人围着篝火唱着歌,周围游客一起互动鼓掌。
夜幕降临,神农架林区巴桃园篝火广场传出悠扬歌声,伴着篝火、鼓点回荡在山谷。7月以来,巴桃园成了神农架当仁不让的网红景点,每场篝火晚会都吸引大批游客参与。游客们聚在一起尽情舞动,吃烧烤,喝本地黄酒,消夏纳凉。
巴桃园景区总经理王凤俊说,篝火晚会每晚都在远离山林的篝火广场空地举行,火光、月光、星光融成一体,激活了城里人的夜生活热情。在这里可以尽情呼吸清新空气,放慢节奏远离都市的闷热与烦嚣,给心灵来一次彻底的舒缓之旅,实在是避暑休闲的完美演绎。
7月18日,大九湖坪阡古镇森林酒吧试营业。酒吧在集镇河边的小树里依势而建,几十张桌子中间,围着草庐造型的吧台和操作间。每当夜幕降临,游客们坐在斑驳的林间喝酒聊天,好不惬意。
几百米外,“火头营”民宿的戏台上,一场《薛刚反唐》正在演出。台下,几十桌客人边吃饭边听戏,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
隐藏在古镇盐道水街里的精致小店,满满都是文艺范儿,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遇见、倾城酒吧、茶香小镇……这些小店不大,但原木、碎石、绿植、盆栽俱全,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令人心情舒朗。
“白天游景区,晚上逛小镇。”神农架林区文化旅游局局长张守东说,今年以来,神农架各景区、乡镇纷纷推出“夜游”产品,“夜游经济”正成为神农架优化文化旅游产业结构、挖掘增量消费市场空间的重头戏,也成为吸客、留客的旅游新业态。
盯住“急难愁盼” 办好每件“小事”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汉泽 通讯员 喻玲
街道更整洁了,灯光更明亮了,停车更有序了……盛夏的神农架,在点滴中悄然改变。
这些变化是神农架林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神农架按照“小切口、影响大、能办到、群众普遍受益直接受益”的要求,用心、用情、用力,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老旧小区面貌一新
“修了水泥路,划了停车位,住得很舒服。”走在干净的小区里,居民李道军对小区的改造效果很满意。
神农架林区林业管理局家属院是个老旧小区,居住着200余户700余人,最早的楼栋建成于1979年。年代久了,小区建筑和设施逐步老化,墙皮脱落、下水堵塞、围墙年久失修,老旧小区的毛病一个不少。
今年初,林业管理局在调研走访、征求居民意见的基础上,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将该小区纳入2021年老旧小区改造范围。
3月,该小区改造工程开工,改造内容包括道路硬化、外墙粉刷、增植绿化、污水管网建设等。
7月26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该小区,只见楼房粉刷一新、停车位整齐划一、楼道内干净整洁,曾经的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
“后期还将安装健身器材,增加物业管理,让小区彻底变样。”林业管理局党委副书记杨建国介绍,目前改造工程仍在有序推进,已完成工程量的80%,预计10月底全部完工。
小区大树下,几名带着孩子玩耍的老人感慨:“赶上好政策,越过越舒心!”
干部驻村各展所长
“小李,我家的母猪难产了,快来救救!”“好嘞,别急,我马上来。”7月25日,李立全接到电话,立即赶往高白岩村村民刘芳军的家里,帮母猪接生。
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母猪顺利生产,10头小猪仔安然无恙。
刘芳军握着李立全的手连连道谢:“多亏了你,不然母猪难产死掉,我的损失就大了。”
今年6月,神农架林区新华镇把22名年轻党员干部分成9个小组,分别到全镇9个村(社区)驻点,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李立全是该镇农业技术推广员,被分配到高白岩村。
高白岩村有120户351人,其中110户养殖生猪。李立全驻村后,根据自己所学专业,为村民搞生猪防疫。“刚开始村民对我有点不信任,我就挨家挨户走访,遇到谁家正干活,就帮忙打个下手,一边干活一边聊天,慢慢和村民们混熟了。”李立全说,大家见他来驻村不是“走过场”,慢慢找他办事的多了。
樟树坪社区是新华镇唯一的社区。新华镇党政办工作人员冉艳、吴瑛驻被分配到社区服务。7月以来,冉艳和吴瑛驻深入社区居民家中,开展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活动。“自动拦截诈骗电话,足不出户就能攻破骗子的花招,这是‘国家反诈中心’APP,我来帮您下载。”宣传行动中,她们帮居民下载安装反诈APP,介绍电信诈骗的种类、手段、作案特点以及甄别电信诈骗的方法和技巧。
新华镇党委书记冯威说,这22名干部每月至少要为群众办成一件实事,如有个人能力办理不了的,及时反馈给镇党委解决。今后,该镇将形成常态化干部驻村机制。
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哗哗哗……”打开水龙头,一股清澈的自来水涌出。在松柏镇堂房村二组,困扰了村民高长举6年的饮水问题解决了。
堂房村党支部书记陈关明介绍,由于多年前道路施工破坏了水管,导致2组50户居民用水难。去年11月,他带村民找到林区森源环保水务有限公司反映,由于冬季无法施工,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今年3月初,堂房村党支部再次到公司反映情况。该公司迅速组织施工人员进行现场勘查,他们克服无法使用机械的难题,改用人工挖掘。7月25日,公司完成供水管线的室外铺设和室内管线的安装,5户村民率先用上自来水。
小小水龙头,关系大民生。林区森源环保水务有限公司通过线上线下征求供水服务意见和建议,开展供水服务安全隐患大排查,加大供水管网的检查和维修力度,着力打通百姓“痛点”“堵点”,让百姓吃上更安全的优质饮用水。
林区森源环保水务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尤洪军表示,目前正在对破损的管道全部以旧换新,接入新管道管网3000余米,水表50多块。剩余的40多户,今年10月前将用上自来水。
闻着茶香去旅行
——神农架茶旅融合速写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汉泽 通讯员 马黎明
从木鱼镇出发,沿神武旅游公路向北行驶4公里,在一片绿油油的茶园中,神农架茶祖博物馆到了。
“这里每天可接待上万人,是一个聚集吃、住、游、娱、购等旅游元素的综合体。”神农架炎帝奇峰茶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明华说,今年5月21日开馆以来,已接待游客3万人次。
企业总部变成博物馆
走进茶祖博物馆,一尊炎帝神农塑像立在入口。
“《茶经》中原文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杨明华说,神农架弘扬茶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该博物馆1200多平方米,包括茶叶起源地考证区、茶祖茶圣茶神茶寿文化展示区、神农精神传播区、制茶工艺区、药用饮用食用展示等功能分区。博物馆二楼是神农架供销博物馆和品茶区。“绿茶、红茶都是免费的。”游客张楠说,逛累了在这里歇歇脚,还能免费品尝各种茶水,博物馆的服务很贴心。
“这里是公司总部,但除了几间办公室,大部分是游客活动区域。”杨明华说,大楼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其中办公区仅300平方米。
走上三楼,是一层特色主题客房。“一天无空座,四时有茶香。”“一帘春欲暮,茶烟细杨落花风。”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每个房间的门牌上,都有一句与茶有关的古诗词。
“我们致力于把茶元素植入大楼的每一个环节。”茶祖博物馆负责人汪小玲介绍,公司的茶主题餐厅有15款茶点、茶菜品,游客还可以在茶室观看茶艺表演,体验茶禅。
在大楼顶层的观景台上,几名游客正在阴凉里小憩。“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听着静心的茶经音乐,感觉特别放松。”游客杨女士说,在神农架让她实现了“懒游”的梦想。
茶园变景区,可采茶现制
7月26日清晨,住在博物馆楼上的游客张楠伴着鸟鸣醒来,漫步茶园,清香沁人心脾。远处,薄雾如玉带般环绕山腰,好似一幅水墨画。
茶祖博物馆坐落在半山腰,周围有2000多亩茶园。“我们在茶园里建有游步道,游客可以在茶园漫步,还可以从茶园走到山脚下的香溪河。”杨明华表示,未来他们计划把茶园与附近的几处峡谷联合开发成A级景区。
薄雾散去,眼前的茶园绿波荡漾,采茶姑娘的山歌响了起来。游客孙铭诚正带着老伴在茶园采茶。“采采茶,活动活动筋骨,只当是晨练了。”他说。
上午9时许,孙铭诚和老伴把采到的两斤鲜叶交给神农奇峰公司加工制茶。“只收成本价,帮游客加工、包装好的茶叶10元一两。”杨明华说,公司专门开辟出50亩茶园供游客体验采摘,游客还可以参观现代化茶叶加工生产线,学习制茶工艺。
当天下午,孙铭诚拿到了公司为他加工好的茶叶。他说:“这茶叶是我的劳动成果,送朋友、自己喝都特别有意义。”
村企抱团,把游客留下来
茶祖博物馆两百米外的青天袍民俗文化茶村,是木鱼镇最大的民宿聚集区。118家农户,大部分开民宿,其余的开农家乐、茶室。
“从设计之初,我们就计划与村子抱团发展。”杨明华介绍,在博物馆对面的马路边,公司建起了茶祖广场,包括儿童嬉戏区、烧烤酒吧区、民俗表演区、特色小店街等,这些设施、项目都可以为住在村民家里的游客提供配套服务。
每天晚上,随着《神农架梆鼓》的音乐响起,住在附近的游客三五成群来到广场看表演,之后宵夜、喝茶、KTV,玩到深夜。
“景区去过很多遍了,但住在这里让我感觉每天都是新的。”一名武汉游客说,他每年都来神农架避暑,这里让他找到了旅游的乐趣,过得非常充实。
玩乐的项目多了,助推村里的民宿生意更加火爆。“7月下旬以来,每天都客满。”民宿老板王毅说。
木鱼镇党委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木鱼镇陆续举办茶文化培训班,对木鱼镇茶叶种植户、餐饮从业者、民宿经营者进行茶文化发展史、茶冲泡技艺、茶席设计、茶道礼仪等知识培训,营造了全民识茶懂茶爱茶、合力兴茶的良好氛围,推进茶旅加速融合。
神农架纪委监委下沉一线“流动接访”
湖北日报讯 (记者刘汉泽、通讯员吴坤)“政策讲透了,我心也亮堂了。”7月18日,村民秦某当着纪委干部何莲的面,表示问题解决得很满意。
秦某是神农架林区红坪镇红举村村民,此前因土地征收补偿问题,多次向上级纪检监察机关上访。今年6月,林区纪委监委启动“我为群众办实事”下沉遍访活动,组建4个流动接访小组,由班子成员牵头下沉到一线,对疑难信访问题实行包案化解。秦某成了林区纪委常委、监委委员何莲的包案对象。
为解决秦某的“烦心事”,何莲带领组员深入村组调研,面对面听取秦某的诉求,向他反复讲解土地征收政策,并与村委会及镇司法、国土部门负责人多方沟通协调,解决其合法诉求。
在何莲和组员的努力下,秦某的合法诉求得到解决。
“把个案与共性问题分开,分别建立台账,促进下沉遍访工作走深走实。”神农架林区纪委监委负责人介绍,对个案由流动接访小组包案化解;对共性问题督促职能部门健全制度,出台务实举措切实解决问题。
据介绍,神农架林区纪委监委共开展下沉接访20批次,移送、督促职能部门解决群众诉求事项12件次,提供咨询48件次,现场为群众解决问题4件。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
欢迎关注神农架政府网官方微信 “神农架发布”“神农架新闻”和“云上神农架APP”。
① 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左侧“神农架发布”或“神农架新闻”微信二维码关注。
② 打开软件扫一扫,扫描左侧“云上神农架”二维码下载安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