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林区融媒体中心(记者房泽洋)10月15日,西南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两名研究生以“尹仑专家工作站”团队成员身份,深入神农架国家公园候选区,围绕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等主题开展实地考察学习,为后续科研实践与成果转化奠定基础。
考察团首站聚焦国家公园候选区的核心功能场馆,先后走进自然生态馆、生态文明建设馆、信息中心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实验室。通过实地参观与交流,团队系统了解了候选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社区共建共治、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落地,以及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实践成果,直观感受生态保护工作的系统性与精细化。
“神农架将生态保护的‘实践家底’转化为可看、可学的‘活教材’,从动植物标本到动态监测数据,从群众主动参与到社区深度共建,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对守护这片生态秘境的决心。”西南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人文地理专业研究生赵青松表示,此次场馆学习让她更加明确,科研课题需扎根实践土壤,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
在官门山科普教育基地,熊猫馆、地质馆、动植物馆等特色展厅引发考察团浓厚兴趣。成员们边走边记录,不时用手机拍摄展馆布局与展品细节。“科普展馆规划设计极具特色,不仅标本种类丰富、知识体系完整,还通过趣味化呈现方式,既全面展示了神农架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又能向公众高效普及相关知识。”水土保持学院生态旅游专业研究生刘威评价道。
“漫步其间,看着从山麓到山顶层层递变的垂直景观,我总忍不住想起家乡云南——这份相似的生态风貌太过熟悉。也正因如此,我才更清晰地读懂:这片多样而独特的自然景致,正是神农架最本真、最核心的生态底色。”赵青松感慨地说。
实地考察结束后,考察团还前往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的相关科室,与科室负责人进行了细致的交流访谈。他们从生态补偿、社区发展两大主题入手,重点对生态管护岗位、生态补偿形式、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了解,进一步掌握神农架国家公园候选区在社区共建方面的实践经验。
今年10月,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与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尹仑教授共同成立“尹仑专家工作站”。该工作站旨在构建“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社区”多元协同保护机制,在双方前期合作基础上,结合神农架国家公园候选区特点,重点推进九大核心任务,助力国家公园候选区科学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考察团将继续深入大九湖、坪阡古镇、下谷坪土家族乡等地,通过与当地社区居民、特色民宿经营者等群体开展交流访谈,重点调研移民搬迁成效、大九湖国际重要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及基层社区共建共享模式,进一步挖掘和整理当地各民族的传统知识体系,为神农架国家公园候选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实践参考。
审核:陈东东 喻玲 编辑:蒋宁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
欢迎关注神农架政府网官方微信 “神农架发布”“神农架新闻”和“云上神农架APP”。
① 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左侧“神农架发布”或“神农架新闻”微信二维码关注。
② 打开软件扫一扫,扫描左侧“云上神农架”二维码下载安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