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务公开 > 党务公开目录 > 党办文件

林区党委办公室 林区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神农架林区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

索 引 号:011500713/2020-164184 主题分类:其他 发布机构:林区党委办公室 发文日期:2020年11月13日 15:15:00 名  称:林区党委办公室 林区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神农架林区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 文  号: 效力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20年11月13日 15:15:00

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林业管理局,国家公园管理局,木鱼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盘水生态产业园区管委会,林区人武部党委,林区党委各部委,区级国家机关各委办局,各人民团体,各林场、管理处:

《关于加快神农架林区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意见》已经林区党委、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予以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林区党委办公室    林区政府办公室

2020年11月13日

关于加快神农架林区大健康

产业发展的意见

大健康产业涉及休闲养生、医药用品、保健食品、健康管理等领域,具有综合性强、产业链长、发展潜力大等特点,是与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息息相关的综合性朝阳产业。大力推进我区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神农架“一园一地一区”发展目标,推动我区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全省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加快全区大健康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发展战略,围绕林区“一园一地一区”建设目标的总体要求,以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需求为目标,充分发挥我区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和中医药传统文化优势,按照大健康、大旅游、大农林三产融合发展的理念,纵深推进道地中药材“一县一品”建设,切实把大健康产业作为发展中医药产业、开发养老养生、打造康养旅游、弘扬传承神农中医文化和促进我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着力构建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新型大健康产业体系,努力将我区建设成为全国大健康产业发展高地。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大健康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产业布局更加完善,产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科技研发能力不断增强,产业产值持续增长,成为引领和支撑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十五个一工程”建设目标圆满实现,全民大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全民健康素养大幅提升,健康环境明显改善,健康政策融入全局,健康服务贯穿全程,健康福祉惠及全民。

到2025年,力争建成10个以上大健康产业重点项目,培育5家以上骨干龙头企业,发展20家以上中医药康养新型主体,建设1万亩以上标准化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建成“泛神农架”道地中药材、种子种苗交易中心,建设呼吸小镇等一批特色康养小镇,建设并成功申报一批国家森林康养试点基地,培育一批优质的健康管理服务型人才,建成具有湖北特色、全国一流的“一县一品”综合品种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和道地药材品牌。

(三)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针对大健康产业高投入、高风险、投资回报周期长等特点,加强政府调控引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造良好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尊重市场主体实现多赢局面。

2.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依托山水林田湖自然资源,结合林区特色生态资源与区域性资源优势,统筹实现大健康产业与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实现差异化高质量发展。

3.创新驱动,产业融合。坚持创新思维,努力抓好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运营创新;促进大健康产业与旅游、文化、体育、食品、药品、农林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强科技研发支持,促进大健康产业在疾病预防、治疗、休养等环节发挥更大作用。

4.示范引领,重点突破。坚持试点先行、总结经验、示范推广的工作路径,推动示范点建设,打造全区优质的康养示范基地、中药材示范基地、养老养生基地;立足资源优势,科学谋划布局,对养老养生、康养旅游、绿色食品等优势领域实行战略聚焦,努力打通关键产业链,打造中高端品牌,通过关键项目、拳头产品的创新突破,不断形成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特色和亮点。

二、重点任务和实施内容

(一)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

1.推进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改造和扩建现有温室大棚、组培中心等科研基础设施,在盘水园区建设200亩以上的优质种苗繁育和推广示范基地;在大九湖镇、红坪镇、下谷乡、宋洛乡建立道地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培育5家以上有规模、服务强的种子种苗繁育示范合作社,带动各乡镇建立完善的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和种子种苗培育基地,实现良种覆盖率达80%以上。(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各乡镇、中医药产业研究院、相关企业)

2.推动中药材规模化种植。积极推广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强中药材种植标准化体系建设,建设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积极开展中药材资源评价和新品种选育,实现中药材品种道地化、药材产地可溯化;各乡镇、药企结合实际,围绕“一县一品”,不断扩大天麻、苍术、玄参、独活、白芨等道地中药材种植规模;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在国有林场、集体林地打造林下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精选适宜于林下规模化种植的竹节参、珠子参、七叶一枝花、淫羊藿等品种,林下中药材种植规模突破10万亩。(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国家公园管理局、林业管理局、各乡镇)

3.打造“神农架”中医药品牌。立足神农文化,积极开展神农架特色中药材地理标志认证和商标申报注册,打造“神农架”统一品牌,提高神农架道地中药材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以品牌为引领,严格市场监管,强化品牌运营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宣传,积极拓展中药材下游产业发展市场,完善产业链。(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宣传部、科技局)

4.保障中药材品质。积极推动中药材在产地趁鲜加工,培育区域性中药材规范化产地初加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在松柏镇、大九湖镇、下谷乡等地建立规模化仓储物流集散地和区域性仓储中心;强化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示范基地建设等标准规范的制定,探索推动地方乃至省级标准的制定,不断提高林区中药材生产的标准化,强化中药材质量标准体系建设。(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科技局、各乡镇、中医药产业研究院)

5.强化中医药传承创新。大力弘扬神农中医文化,加快四季小镇、药王谷、木鱼中医医院等地的神农中医文化馆、神农本草园、神农文化展览窗口建设;加大对民间偏方、验方的收集传承、研发利用;加大中医药在治疗高致病性病毒感染和其他恶性传染疾病方面的研发力度;加大中医人才培育和引进力度,大力实施中医药师承工作,鼓励与国内老中医药专家结师徒,通过跟师临床操作、独立临床实践等方式,培养我区本土中医人才。(责任单位:卫健委、文旅局、人社局、大健康办)

6.实施中医药健康惠民工程。进一步促进林区中医药技术推广和应用,推进中医医院、中医康养、中医保健等特色科室的建设;推进基层医院国医堂的建设,引导居民定期进行健康检测,满足基层群众对生命健康管理的需要;不定期举办中医健康培训班,推动中医健康知识进党校、进社区、进学校;建设中医治未病中心、体检中心和肺病类疗养中心,打造全国性的优质康养平台。(责任单位:卫健委、大健康办、中医药产业研究院)

(二)加强大健康产品研发

7.强化特色研发。充分发挥林区中医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作用,深入研究神农架特色道地药材药理药性,根据我区及周边地区主要种植品种,研发针对亚健康、慢性疾病等人群的中药养生保健、预防为主的中医药附加产品。大力开展海棠茶、神农香菊、石斛等神农架独有系列大健康产品研发,积极推动神农四岩(岩蜜、岩钗、岩茶、岩耳)、神农四野(野药、野菜、野果、野菌)、神农五宝(竹节参、珠子参、党参、天麻、黄精)等神农架特色系列康养产品研发。(责任单位:科技局、中医药产业研究院)

8.鼓励自主研发。支持踪峡牌华林颗粒(国食健字G20060071)的国家资格复审以及后续生产、推广等工作;鼓励区内企业以道地中药材和农产品资源为基础,自主研发康养产品;鼓励区内企业与国内大型企业、科研单位合作开发大健康产业保健核心品种和康养、保健类旅游产品。(责任单位:科技局、市场监管局、各乡镇、相关企业)

9.打造科研平台。以神农架中医药产业研究院为主要科研阵地,联合湖北中医药大学、三峡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区域性技术研发创新中心。系统开展以七叶一枝花、竹节参、神农香菊等特色品种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研究,种植与加工技术研发,中药新型饮片与新药、保健功能食品等新产品开发推广。到2025年,研发推广10种以上“神农架”品牌中医药大健康产品,并获得相关技术专利。(责任单位:科技局、大健康办、中医药产业研究院)

(三)推动健康和养生食品产业发展

10.培育原生态有机食物产业链。建立健全林区原生态食品生产技术体系,围绕“六种四养”,打造一条集种养殖、加工、仓储、物流、终端零售于一体的原生态食品产品产业链。(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商务局、经信局、各乡镇)

11.发展壮大药膳产业。突出中医“食疗”保健理念,进一步提升药膳研发、制作水平,大力开发精品药膳;举办全国药膳邀请赛,打造“神农架”药膳品牌;在大九湖镇、木鱼镇等主要旅游乡镇积极开展伏羊节、药膳美食节等药膳系列活动,并将其打造成固定旅游项目;积极推进具有延年益寿、美容美发、健康减肥、疾病康复等保健效果的精品药膳包、茶包(真空包装)等药膳产品研发;根据“肺炎1号”和“肺炎2号”药方,研发肺病类调养药膳包。(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大健康办、各乡镇、饮食业协会)

(四)促进康养产业融合发展

12.培育养老产业服务体系。鼓励社会力量、企业投资建设连锁化、规模化、医养结合的高品质养老服务机构。建立基层养老服务体系,完善生活照料、康复理疗、精神慰藉等养老服务,拓展“失能失智”照护功能。推进松香苑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和林区社会福利中心等医养结合项目。(责任单位:民政局、卫健委、大健康办)

13.促进大健康与大旅游深度融合。大力策划、研发、打造大健康旅游线路产品和旅游商品,加大宣传推广和市场营销力度,实现大健康产业的市场对接和效益转化;大力推进中医养生、森林康养、避暑疗养、温泉养生等系列大健康养生活动,加快完善盘水工匠小镇、徐家庄森林康养基地、新华养生小镇、荣盛养生谷、阳日药王谷、巴桃园等养生示范区建设,打造“神农架”健康旅游养生品牌;打造一批以体育赛事承办和群众健身运动相结合的“体育+”综合体;支持培育场馆服务与竞赛表演、运动培训与教育、体育中介与传媒等服务业发展,打造一批优秀体育俱乐部和民营健身机构。(责任单位:文旅局、宣传部、大健康办、各乡镇、神旅集团)

14.促进医疗与大健康产业深度融合。推进中医医院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建设;强化中医养生保健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配合协作,实现优势互补,发展健康信息管理、健康体检、健康干预、慢病管理等健康咨询服务业,构建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体系;鼓励社会机构参与开发和推广面向广大城乡居民的健康服务信息系统,发展智慧健康服务、远程健康服务、个性化健康服务等新型健康服务业态,引进和推广应用移动终端、穿戴式、植入式智能终端设备等增值服务产品,大力培育“智慧医疗”延伸产业,促进医疗与大健康产业的有机融合。(责任单位:卫健委、科技局、大健康办)

(五)加强公共检测体系建设

15.提升公共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围绕大健康产业,积极扩展检测参数,培养检测类专业技术骨干和优秀学科人才,加大对公共检验检测中心设备及资金投入,全面提升公共检验检测中心服务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能力。(责任单位:公共检验检测中心、大健康办)

(六)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16.发挥合作社示范引领作用。支持和培育中药材种植龙头合作社,鼓励农民以土地、林权、资金、劳动、技术、产品为纽带,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各乡镇、大健康办)

17.推动研究院高质量发展。支持中医药产业研究院完善组培中心、分子鉴定中心(药材质量品质检测)、种苗繁育中心的架构体系;促进研究院整合湖北中医药大学等相关科研单位智力资源,打造省级区域性技术研发创新平台。(责任单位:科技局、检验检测中心、大健康办、中医药产业研究院)

18.做大做强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等方式整合、优化产业链,进一步做大做强神药集团、泰祥集团、极和公司等企业,打造拥有核心技术、带动作用强的行业领军企业。到2025年,打造2家营业收入过1亿元、5家营业收入过5000万的大健康产业龙头企业。(责任单位:经信局、科技局、市场监管局、大健康办、盘水生态产业园区、相关企业)

19.推进精准招商引资。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大健康医药产业企业的对接联系和招商引资活动;加大引进中药中医领域专家、名医、中青年学者、企业家、大学生创客等杰出人才来神农架投资兴业;加快开拓省内、省外及国际市场,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神农架品牌,鼓励省内外大健康资源及成长型企业落户发展,积极布局大健康未来产业。(责任单位:商务局、大健康办、盘水生态产业园区)

20.加大大健康项目储备和申报。编制项目储备清单,积极申报康养类项目、医养结合项目、中药材种植项目以及地标产品项目,推进大健康项目落地实施。(责任单位:发改委、科技局、民政局、卫健委、农业农村局、大健康办)

(七)加强人才培养

21.培育专业化职业化人才队伍。力争在中药材种植、中医药诊疗专业人才引进等方面实现新突破;积极邀请区外中医药名家来林区旅游、研学、讲座、担任顾问;通过技术入股、成果转让、项目合作、专家坐诊、建设博士工作站等多种形式吸引外地人才,培养本土人才;加大继续教育、中职教育、专项培训工作力度,提升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和专业素质。(责任单位:人社局、卫健委、农业农村局、大健康办)

(八)科学制定规划

22.编制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进一步推进《神农架林区中长期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神农架森林康养规划》的编制,充分发挥规划对产业发展的先导作用和基础性作用。加快落实《中医药产业五年行动计划》,努力实现林区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设目标。(责任单位:发改委、大健康办、中医药产业研究院)

(九)举办世界中医药健康论坛

23.举办高水平大健康论坛。办好世界中医药健康论坛,通过论坛充分展示神农架林区中医药和健康产业的独特魅力,挖掘论坛对神农架健康产业的推动作用。(责任单位:大健康办、文旅局、商务局、科技局、民政局、卫健委、农业农村局)

三、强化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对林区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领导,建立由林区党委、政府领导同志牵头的大健康产业发展协调机制。林区大健康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承担全区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政策落实、中药材发展、康养产业发展、市场经营管理、招商引资、项目申报等工作;将中医药产业研究院明确为非营利性的机构,主要负责科研平台搭建、中药材品种选育、标准制定、产品研发等。

(二)强化政策支持。涉关区直单位结合自身职能,深入研究各种专项扶持政策,疏通资金申报、争取的途径,积极指导各部门、各企业申报项目扶持资金;协调保险公司对中药材种植等理赔程序予以优化,扩大理赔范围,降低风险;整合资金,制定产业发展奖励政策,对优质市场主体给予以奖代补等政策扶持。

(三)强化宣传引领。充分发掘神农医药文化、生态资源,赋予神农架康养胜地的新功能,切实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加强对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宣传引导,营造人人关心大健康、支持大健康的良好舆论氛围,大力推介我区大健康产业,打造神农架“药祖之乡,康养圣地”品牌。

(四)强化要素保障。建立大健康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项目储备库,开展技能人才和康养产业人员培训,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建立产业奖励扶持资金与大健康产业规划项目挂钩机制。

(五)强化监督落实。各部门、各单位负责制定任务落实方案,建立联动机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解决工作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做好大健康产业发展各项工作。林区大健康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月沟通、季督办、半年检查、年终考核机制,确保工作稳步推进。


附件:

友情链接